钢材制品关税政策调整“靴子”终于落地。4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告称,自5月1日起,取消146个热轧板、冷轧板、涂镀板、不锈钢、管材等钢铁制品出口税款返还。同一天,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告称,自5月1日起,调整部分钢材制品关税: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等制品实行零进口暂定关税,适当提高硅铁、铬铁、高纯生铁等制品出口关税。至此,已在市埸传了数月的关税调整政策终于落地。
笔者认为,此轮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抑出”,保障国内市埸供需平衡,通过促进初级制品进口来平抑铁矿石价格上涨给国内钢企带来的开销压力,同时通过取消出口税款返还,修复国内市埸需要缺口。
有市埸人士表示,对于不断升温的国内市埸而言,此轮调整属于利空因素。但在笔者看来,短期内,此轮调整很难对现有市埸形成强力冲击,现有的供需结构并不会因为关税政策调整而被快速打破,钢价也不会因此出现大幅震荡。
一方面,关税调整的消息已经在市埸传了数月时间,关税调整可能造成的利空影响基本被提前消化。另一方面,无论是扩大初级钢材制品进口对冲开销上涨,还是促进出口资源回流,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见效,短期内市埸难有较大波动。
至于此轮调整的长期影响,笔者认为有两个节点至关重要。
一是扩大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将打破铁矿石一家独大的局面。一旦铁矿石价格被平抑,钢材开销平台将下移,带动钢价进入阶段性调整周期。
二是国内和国外市埸价差波动。目前,尽管国内钢价持续升温,但在国际市埸中,国内市埸依然处于“价格洼地”。尤其是热轧制品,即使取消出口税款返还,国内热轧制品价格依然比其他国家低50美元/吨左右,价格角逐长处仍在。只要出口盈利空间符合钢企预期,单纯取消出口税款返还难以快速实现出口资源整体回流。在笔者看来,钢材出口资源回流的拐点有望出现在国内钢价再度攀升或者海外市埸价格高位回调之时。
总体来看,钢材进出口关税政策调整将对市埸供需及开销带来一定的修复,但在压减粗钢产量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市埸大概率将维持在供应收紧状态。在此情况下,后期钢价很难有大幅下跌的行情出现,更多将呈高位盘整态势。
《中国冶金(jin)报》(2021年(nian)5月7日 03版三(san)版)
()
|